80面鲜红的战旗在天安门广场猎猎作响,每一面都浸透了英雄的鲜血。
1939年8月的那个夏天,鲁西南梁山地区的老百姓还在睡梦中,突然被枪炮声惊醒。
杜营海带着他的连队死守小灶山,子弹打光了就用刺刀,刺刀弯了就抡起石头砸。
这群山东汉子硬是扛住了300多个鬼子的11次冲锋,最后把敌人全撂倒在山坡上。
115师首长听说后一拍大腿:"好样的!就叫梁山战斗英雄连!"
即墨城下,四个年轻战士像壁虎一样爬上9米高的城墙。王二虎才18岁,手心全是汗,可眼神比刀还锋利。他们摸黑干掉哨兵,为后续部队打开了缺口。胶东军区首长看着这群不要命的小伙子,直接给八连颁了个"即墨城第一连"的称号。这可不是闹着玩的,那会儿城墙上的子弹嗖嗖的,跟下雨似的。
鲁中军区的训练场上,5连的战士们天天跟草人较劲。有个新兵蛋子累得直骂娘:"练这玩意儿有啥用?"老兵一巴掌拍他后脑勺:"你小子懂个屁!跟鬼子拼刺刀的时候就知道厉害了!"后来在军区大比武上,5连的刺杀技术把首长都看傻眼了,直接给发了面"刺杀优胜"的战旗。这旗子现在看着鲜亮,当年可是用血汗泡出来的。
胶东有个叫任常伦的小伙子,17岁那年看见鬼子在村里烧杀抢掠,气得抄起铁锹就要拼命。参军四年打了120多场仗,缴获的枪能装备一个排。长沙堡那场仗打得最惨,子弹打光了就白刃战,21岁的任常伦永远留在了那片土地上。后来他老家孙胡庄改名叫常伦庄,连队也改名叫"任常伦连"。现在去胶东,老人们说起这段故事还直抹眼泪。
93个战士守在南、北岱崮,对面是上万个武装到牙齿的鬼子伪军。18天啊,子弹打光了就扔石头,石头扔完了就肉搏。最后清点战果,打死打伤敌人300多,自己这边就伤亡9个人。山东军区首长听说后直咂嘴:"这仗打得,神了!"从此"岱崮连"的名号就传开了。现在想想,那会儿的战士真是铁打的,现在的年轻人爬个楼梯都喘。
郯城战役打得那叫一个惨烈。八连的战士冒着枪林弹雨往城墙上爬,有个战士肠子都打出来了,硬是用手捂着继续冲锋。这场仗开创了"翻边战术"的先河,后来成了教科书上的经典案例。山东军区给八连发了面"郯城战斗模范连"的旗子,现在看这旗子,还能闻到当年的硝烟味。
滨海军区反攻的时候,"钢八连"在莒县打出了威风。城墙那么高,他们愣是第一个冲上去。白刃战打了整整一夜,100多个鬼子倒在了刺刀下。有个老兵回忆说,那会儿根本顾不上害怕,满脑子就想着"多杀一个是一个"。战后评功评奖,山东军区大笔一挥:"钢八连"!这称号一直用到现在。
抗战那会儿日子苦啊,老百姓吃不上饭,部队也经常断粮。有个连队帮老乡种地、挑水、修房子,老百姓都管他们叫"俺们的老9团"。后来军区首长知道了,直接给颁了个"群众工作模范团"的称号。现在想想,那会儿的军民关系真是铁,老百姓宁可自己饿肚子也要把粮食送给部队。
阅兵式上这些战旗迎风招展,上面的每一个弹孔、每一处破损都在讲述着当年的故事。有个老兵看着电视里的战旗方队,突然站起来敬了个礼,把家里小孙子吓了一跳。这些用鲜血染红的战旗,承载着太多不能忘记的记忆。现在的生活好了,可那些为了今天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们,永远值得铭记。
本文创作的最初想法就是为了传播正能量,没有要去侵犯别人权益的那种想法哦。要是真有侵权的情况呢,就赶紧联系我们,我们会很主动地去配合处理哒。
配资论坛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