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战争年代,部队干部的职务调动频繁。大多数人随着战局的变化逐渐升职,但也有一些将领的职务在不同的形势下反复变化,赵承金将军便是其中之一。几年后,邓华再次见到他时,惊讶地问道:“怎么还是副司令?”赵承金的职务为何如此波动?这其中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。
赵承金,原是东北军出身,毕业于东北讲武堂。在吕正操的影响下,他投身革命并加入了共产党。在抗战时期,他先后担任了团长、冀中军区第一分区司令、第四分区司令以及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一旅副旅长等职务,为党和人民作出了重要贡献。抗战胜利后,由于赵承金是东北人,组织上决定将他调回东北工作。随着他一同调来的还有他的老上级吕正操,以及他曾服务过的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一旅的第二团。
抵达沈阳后,吕正操被任命为东北人民自治军副司令,并与李富春商定了赵承金的未来安排。很快,赵承金被任命为沈阳卫戍区副司令兼保安四旅旅长,负责协助邓华执行相关工作。那个时候,赵承金正担任副手,默默为上级工作。然而,形势的变化却让他的命运发生了巨大转折。
展开剩余70%1945年12月,随着苏联与国民党达成协议,我军从沈阳撤离。与此同时,沈阳卫戍区被撤销,邓华和陶铸分别担任了辽西军区司令和政委,赵承金便随吕正操、李富春的指示调到了辽西。然而,赵承金想到辽南工作的重要性,便被任命为辽南一分区司令,开始了新的征程。那时,他只带了两个连,但他凭借自己的军事才能迅速整顿并扩编了部队,把1500名士兵加入到了队伍,组织了2个团。随着军队不断发展壮大,他也开始担任更大的责任。
然而,在后来的战局中,赵承金的职务再次发生了变化。根据上级的指示,他被调任黑龙江军区担任副司令,司令为资深将领叶长庚。尽管黑龙江军区位于后方,没有敌人的正规军队进攻,但匪患仍然猖獗,严重干扰了根据地的稳定建设。在这里,赵承金的任务是发展和巩固根据地,因为一旦根据地不稳,前线的战争也将受到影响。于是,他开始与部队一起剿匪,并积极发展地方武装力量,逐步建立起了一支坚实的队伍。
随着1947年2月黑龙江的剿匪工作逐渐结束,省军区被撤销,赵承金被调任为西满军区四分区司令。此时,他的职务从副军职降到了师职,西满军区成为三级军区,与主力纵队并列。仅仅半年后,嫩江军区成立,赵承金被调去担任嫩江军区第一副司令,恢复了副军职(纵队副职)。这一次,他似乎重新找回了自己的位置。
然而,命运依然没有停歇。1948年,辽沈战役结束后,上级再一次找赵承金谈话,决定让他担任新成立的170师师长。赵承金的职务再次从副军职变为师职,170师负责后方的训练任务,为主力部队提供兵力。然而,这种职务的变化并没有持续太久,1950年,170师划归空军后,赵承金再次被提拔为辽西军区副司令,重回副军职的行列。
赵承金在职务上的波动引发了邓华的关注。1953年,邓华回国时见到他时,问道:“怎么还担任副司令?”虽然邓华和赵承金共事的时间不长,但他了解赵承金过去的经历,认为赵承金的职位应该提升,毕竟他曾担任过那么多重要职务。但实际上,赵承金在副军职与正师长之间徘徊的原因,是因为当时的形势不断变化,他的职责和位置也因此多次调整。
随着邓华出任东北军区副司令后,他对赵承金的职务进行了调整,决定将他调任热河省军区担任司令员,终于让他晋升为正军职。然而,这种晋升并没有持续太久。由于热河省的撤销,省军区也随之解散,赵承金再次被调动,改任新成立的辽宁省军区第一副司令。辽宁省军区由辽西和辽东军区合并而成,赵承金虽然担任副司令,但实际待遇与正军职相当,并且一直在这个职务上稳定工作,未再有大的职务变动。
1960年,赵承金离休,直到1982年按照副兵团职待遇退休,度过了他长时间的军旅生涯。他的职务升降反复,正是那个特殊年代中无数将领们身上共同的写照,也让赵承金的经历成为了一段传奇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论坛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