邵阳液压,这家年初以来股价疯涨109%的“翻倍牛股”,突然在6月23日紧急停牌了!
公告一纸文书扔出重磅计划:公司将砸钱收购国家级“小巨人”企业重庆新承航锐,进军航空高端制造领域。
但蹊跷的是,就在停牌前三天,公司股价刚暴力拉升10%,年内累计涨幅吊打大盘。
更让投资者心头打鼓的是——邵阳液压去年利润下滑,今年一季度净利润直接腰斩,此时豪掷千金买资产,究竟是憋大招还是走险棋?
邵阳液压在6月22日周六晚发布公告,宣布从6月23日周一起正式停牌。
停牌原因直指重大资产重组:公司计划通过发行股份加支付现金的方式,买下重庆新承航锐科技的全部或部分股权。
同时,公司还会为此笔交易募集配套资金。
但对于具体收购多少股份、最终价格等关键细节,公告留了活口:一切以日后披露的重组方案为准。
邵阳液压承诺停牌时间最长不超过10个交易日。
换句话说,7月7日是个大限日。
公司必须在这天之前拿出完整交易方案公之于众。
如果到期没动静,邵阳液压股票将自动复牌,重组计划宣告泡汤。
不仅如此,公司还得向股民解释停牌期间忙活了啥,并保证接下来一个月内不再折腾同类重组。
这次收购对象重庆新承航锐科技,可不是无名小卒。
这家公司2004年成立,做的是高端锻件零部件,产品上天入海——从飞机火箭的精密部件,到船舶能源的大型铸件都囊括在内。
它头顶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光环,实验室拥有国际认证的CNAS资质,在重庆和遵义建有两个大型生产基地。
模锻、精铸、机加工全流程一手包办的生产能力,让它在航空航天供应链里站稳了脚跟。
新承航锐背后股东阵容颇为复杂。
凌俊持股14.15%,邓红新占12.26%,其余股份分散在多家产业投资基金手中,包括海尔资本、湖南航空航天产业基金等机构。
值得注意的是,新承航锐此前显露出独立IPO的野心——2023年底已在重庆证监局辅导备案,原计划冲刺上市。
再看买家邵阳液压。
这家公司主营液压柱塞泵、液压缸和成套液压系统,产品卖给钢厂、工程机械厂等重工业客户。
公司2024年年报显示,全年营收3.51亿元,同比涨了27.33%。
但归母净利润只有639.66万元,反倒下滑2.76%。
增收不增利的矛盾,公司在年报里做了解释:湖南邵阳的生产基地正在搞技改扩产,研发中心也在升级扩建。
这些投入带来两个直接后果——固定资产折旧变多了,应收账款增加导致坏账准备也提得更多。
2025年一季报的数据更扎眼。
营收6108万元,微增3.31%;净利润仅81.13万元,直接暴跌49.45%。
但资本市场的反应完全背离基本面。
Wind数据显示,就在停牌前的6月20日,邵阳液压股价单日暴涨10.19%,收盘锁定31.9元/股。
把时间线拉长——从年初至今,其股价累计涨幅高达109.46%,妥妥跑成一只翻倍牛股。
本次重组早有蛛丝马迹可循。
2024年5月,邵阳液压刚终止一项1.5亿元的定增募资计划。
当时公司并未详细说明终止原因,仅表示要优化融资方案。
如今回看,这笔“省下来”的钱很可能正是为收购新承航锐做的资金铺垫。
公告披露,双方已签订《资产购买意向协议》。
但这种框架协议不具备法律强制力,距离最终落地还需跨越多个关卡:尽职调查、资产评估、交易谈判、董事会股东大会表决,最后还得等证监会点头放行。
业务协同性是这笔交易的核心逻辑。
邵阳液压的液压动力系统如果能和新承航锐的金属成形技术结合,理论上能打通高端装备制造的产业链条。
尤其航空锻件领域的高毛利率,对当前利润持续承压的邵阳液压诱惑极大。
不确定性同样醒目。
两家公司技术路线差异明显,生产管理方式可能水土不服。
现金支付加配套融资的组合拳,也可能让邵阳液压本就单薄的利润再背新债。
更关键的是,新承航锐近年财务数据从未公开,它究竟能贡献多少利润仍是未知数。
6月23日开盘起,邵阳液压股票正式冻结交易。
持股者只能紧盯两个时间节点:7月7日的重组方案披露日,以及10个交易日后可能的复牌时刻。
所有答案,都压缩在这段沉默的倒计时里。
配资论坛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