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九三阅兵的恢弘画卷在眼前铺展,铿锵的步伐踏响时代节拍,威武的装备彰显大国底气,那段镌刻着苦难与辉煌的烽火岁月仿佛穿越时空,与新时代的复兴图景交相辉映。这场盛典不仅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,更是对未来的庄严宣誓,让每一位观者在震撼与感动中,读懂使命的重量、汲取前行的力量。
一、重温烽火岁月,汲取精神伟力
阅兵式上,抗战老兵方阵缓缓驶过,他们胸前的勋章闪烁着岁月的光芒,皱纹里藏着穿越枪林弹雨的坚毅。透过他们的身影,我们仿佛回到那个山河破碎、风雨如晦的年代 —— 从平型关大捷打破 “日军不可战胜” 的神话,到百团大战振奋全国抗战士气;从东北抗联在林海雪原中坚持游击,到无数先烈用血肉之躯筑起 “保卫祖国” 的长城。
这段烽火岁月,沉淀下最宝贵的精神财富:是 “把一切献给党和人民” 的忠诚,是 “宁可站着死,绝不跪着生” 的气节,是 “团结御侮、共赴国难” 的担当。如今,硝烟早已散尽,但这种精神从未过时。当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,当改革发展面临新的挑战,正是这份从历史中汲取的精神伟力,让我们在风浪面前不迷茫、在考验面前不退缩,始终保持 “不畏浮云遮望眼” 的清醒与坚定。
二、感悟盛典荣光,厚植复兴自信
当徒步方队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走过天安门广场,当国产先进装备以昂扬姿态展示大国重器,当空中梯队在蓝天划出绚丽轨迹,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在心中升腾 —— 这是一个民族从沉沦到奋起、从落后到强大的沧桑巨变。
70 余年前,我们的军队曾 “小米加步枪”,在艰难中捍卫民族尊严;如今,我们已拥有自主研发的先进武器装备,构建起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国防体系。这份荣光,源于党的坚强领导,源于全国人民的团结奋斗,更源于我们对 “道路” 的坚定认同。
透过阅兵盛典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国防实力的提升,更是国家综合实力的跨越 —— 从经济总量突破百万亿元,到科技领域不断实现 “从跟跑到领跑”,从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。这些成就,让 “民族伟大复兴” 不再是遥远的梦想,而是正在脚下铺展的现实,让我们对未来充满 “长风破浪会有时” 的自信与底气。
三、结合岗位实际,激发干事热情
盛典的荣光终将沉淀为前行的动力,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,我们更需将阅兵式传递的精神力量,转化为岗位上的实际行动,以 “功成不必在我,功成必定有我” 的担当,书写属于我们这代人的答卷。
(一)要勇于担当作为
阅兵方阵中,每一名军人都以 “零误差” 的标准完成任务,这份 “较真” 精神,正是我们履职尽责的榜样。在工作中,面对复杂问题不能 “绕道走”,遇到困难挑战不能 “打退堂鼓”—— 科研工作者要敢于攻克 “卡脖子” 技术难题,基层干部要用心解决群众 “急难愁盼”,企业员工要精益求精提升产品质量。唯有主动担当、积极作为,才能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价值。
(二)要锤炼过硬本领
从 “两弹一星” 到 “大国重器”,国防实力的提升,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科研人员对 “过硬本领” 的追求。新时代的竞争,本质上是能力的竞争。我们要始终保持 “本领恐慌”,主动学习新知识、掌握新技能:机关干部要提升政策解读与执行能力,教师要创新教育方法适应素质教育需求,技术工人要钻研工艺提升专业水平。只有不断锤炼本领,才能在时代浪潮中站稳脚跟,为事业发展注入 “硬核” 力量。
(三)要传承红色基因
阅兵式上的抗战精神、强军精神,都是红色基因的生动体现。传承红色基因,不是简单的 “忆往昔”,而是要将其融入血脉、化为行动。我们要从党史、改革开放史、社会主义发展史中,读懂 “党为什么能、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、社会主义为什么好”,将 “忠诚、奋斗、奉献” 的红色精神,转化为爱岗敬业的坚守、服务人民的初心、攻坚克难的勇气,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生机。
(四)要把握时代机遇
当前,我们正处在科技革命、产业变革的关键时期,也面临着推动高质量发展、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机遇。就像阅兵中的装备发展抓住了 “科技自立自强” 的机遇,我们每个人也要善于把握时代脉搏:创业者要瞄准新兴产业赛道,科研人员要聚焦国家战略需求,青年学子要选择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的专业方向。唯有顺势而为、乘势而上,才能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,实现 “个人成长” 与 “民族复兴” 的同频共振。
四、凝聚奋进力量,勇担时代使命
配资论坛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